Monday, November 11, 2019

城厢西街(清代县衙、三清观、陈氏宗祠)、家珍公园、寿佛寺、绣川书院

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 ,一座拥有1400年县治历史的千年古城。距成都市区约31公里,属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管辖范围,是市委东进、北改及中优战略交汇点,是成德绵一体化最重要的节点,是"中欧班列—蓉欧快铁"始发站所在地。

城厢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,主要景点有镇子本身,汉代就有哦。家珍公园(内有金刚池),寿佛寺,绣川书院,城厢西街(西街上有清代县衙、三清观、陈氏宗祠)

古城浓郁,人杰地灵。城厢,一片历史的厚土。

城厢镇自汉代起,就开始有居民院落,距今有1800多年。
考古工作人员还在用洛阳铲进行勘探。伴随钻孔取样的过程,一些零星的陶器碎片从土层中翻露到地面。据介绍,整个现场勘探面积约1000平方米,其间的区域文化堆积有明清地层、唐宋地层以及成都平原罕见的汉代地层。"成都周边还未发掘过汉代遗址,过去研究者只能从墓葬中出土的器物研究四川汉代文明,如果我们能在周边找到遗址,将为研究成都平原汉代文化提供新的实物资料。"
青白江文物管理所所长杨晓明介绍,目前已探明汉代文化堆积层达30-80厘米厚,是成都平原少见的原生汉代文化遗存,其间还出土了不少陶釜、陶罐、陶钵、陶纺轮、陶缸、陶瓮等日常生活器物残片。

古井还能渗水

除了这些零星的残片,现场最大的发现当属一口古井。在考古人员指引下,记者在一个深约1米的探方里看见了一口直径约80厘米的古井,井沿的花边汉砖已被考古工作人员取下放在一边,砖上的菱形纹正是典型的汉代装饰风格,有意思的是,这口古井里居然渗满了水。
据考古人员介绍,古井刚出土时全被淤泥堵塞,但工作人员清理完淤泥后,井底便慢慢渗出水来,几天时间,井水渗到井口时就不再涨高。埋藏了上千年的古井竟然还能渗出水,这实在令人称奇。考古人员表示,现已探明井深3.2米,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,在清理井中淤泥时,还发现了木水桶残片、竹制品残片、木漆器残片、轳辘残骸等与打水相关的生活用具。

集镇历史有望改变

一些简单的生活器物,显然无法成为汉代遗址的佐证,但一口千年的汉代古井,便足以让考古人员兴奋不已。"因为有水井的地方,就应该有人长期居住,但这里究竟是集市,还是村落,或是军队驻地,目前还无法判定。"
杨晓明说,目前考古人员正在扩大勘探面积,希望在附近寻找到更多的汉代遗迹,比如房基、路面、街道,甚至城址等等,这样才能推断出该遗址的性质。据悉,有关古镇城厢的历史记载中,县志历史为800多年,集镇历史为1600多年。
如果现在发现的汉代遗址是集镇遗址,那么城厢镇的集镇历史就要往前再推200多年,为1800多年。

寿佛寺,又名寿佛宫,建于乾隆三年,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城厢镇家珍公园旁,与古金刚池相连,处于原千年古刹——净土寺区域内,占地面积为4428㎡ ,建筑面积3748.91㎡,既是青白江区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,又是清净优美的旅游胜地。

家珍公园始建于明代天顺末年至成化初年(1464—1465年),当时川西著名丛林明教寺的僧会(低级僧官)法心凿池,名金刚池。池分两半,以两涵洞通连,中有亭榭。池中荷花荷叶覆盖,池旁绿柳低垂,为香客游息之所。
民国15年(1926年),驻军旅长杨秀春将此园从明教寺划出作金堂县的公园,名金刚公园。
民国27年,因园内建有彭大将军专祠,故改名为家珍公园。

城厢镇家珍公园——彭大将军专祠(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)
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年,成都人民公园有保路运动纪念碑,成都北部郊区的青白江区城厢镇有家珍公园。城厢镇解放以前属原来的四川省金堂县,是县城,那时候这个公园的名称是"金刚公园"。公园内有"耿营长等抗倭烈士纪念碑",而"家珍祠堂"更是远近闻名。
彭家珍,男 ,汉族,清光绪十四年(1888年)四月九日出生于四川金堂县姚渡(今青白江区)。
1903年,他考入成都武备学堂,以期用军事振兴国家民族。他在习武以外,还阅读了邹容、陈天华等人的革命著作,思考国家前途。
1906年他以最优等成绩被派赴日本考察军事,与同乡武备生多人同时在日本秘密参加同盟会。初在四川高等军事研究所实习,旋被派到清新军第三十三协六十六标一营左队任排长,驻成都外北凤凰山。
1907年,同盟会在川的骨干分子集于成都密谋起义。布置就绪后,被奸细告密。当日军阀赵尔丰下令全城戒严,并调新军入城搜捕革命党人。他趁入城之机,立即设法通知革命党人,并掩护他们转移。事后,他被当局列入怀疑对象,但被他机智沉着地应付过去。
1909年4月,他反调回原标任左队队官(连长)。
1909年夏,原武备学堂老师、他未婚妻的舅父张蓬山在云南升任协统,函邀他去工作。他考虑有此亲戚依托,或可在云南更好进行革命活动,乃于6月去昆明。初任第十九镇随营学堂管带(营级)兼教官,旋升提调。时仅半年,张失势、随营学校亦撤销。他随之失业,筹思去向。闻东北民气可用,乃毅然直去沈阳。
1910年5月初抵沈阳,7月底,得同盟会员刘介藩介绍,任奉天讲武堂附属学兵营前队队官。
1911年,四川保路运动兴起,他预感全国革命风暴将至,趁学兵营撤销机会,去北京了解情况。恰逢老友陈鸣谦自四川来,告以蜀中民气及沿途所见。他从清廷军谘府要人处谋得八行书推荐,返回沈阳通过关系,由赵尔巽委派为天津兵站副官长,代理标统,武昌起义后几天即到职。
10月下旬,清廷从欧洲购得大批军火经京奉路南运长江前线,到沈阳后,他被派为主要押运人员之一。他秘密同二十镇驻滦州军官,党人施从云、王金铭联络,促成该镇统制张绍曾下令在列车过滦州时予以截留,事后一推了事。辛亥十二月下旬,在上海得孙中山接见,受到鼓励,更为意气风发。
在1912年1月中旬初,他参与京津同盟会骨干研讨诛锄袁世凯、良弼、载泽三人的决策。锄奸决策即付诸实施。
1月6日炸袁世凯未成,被捕嫌疑犯百余人,牺牲三人,袁遂闭门不出,警卫禁严,不便再刺。在清廷搜捕党人甚严时,他挺身而出,承担了刺杀良弼的任务。
1月26日晚得情报,知良弼等次日将在集内庭计议军事以对付南方革命力量。夜十一时,他取炸弹及手枪返寓所,嘱咐仆人次晨即去天津,当夜自留宿友人,意在免致出事。他换上军官服,藏妥武器,出门雇车。为防敌探,并不直奔良弼宅第,却到金台旅馆,持良弼在沈阳的心腹崇恭的名片登记住宿,声称有紧要军情去见"良大人"。然后换乘金台旅馆马车到良弼红罗厂新宅,候良弼未回,驱车往耆善府,未远即逢良弼归来,乃下车先堵在良宅大门外,良弼至,即自报崇恭求见。良弼闻声伸腿下车,见来人身材不如崇恭高大,惊呼"不好"!他随手掷出炸弹一枚,把良弼炸成重伤,不幸的是,一块弹片从下马石回弹进他的后脑,当场牺牲。两天后良弼也因伤重而死。宗社党主要骨干闻讯惊骇,作鸟兽散。清宗室无人再敢坚持对抗革命政权。
2月12日,清帝即下诏退位。
大总统孙中山高度评价了他的功绩,称他的行动为"我老彭收功弹丸",追赠他为陆军大将军,令崇祀忠烈祠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毛泽东主席给其家属颁发"永垂不朽"的烈士光荣证。

百年考棚"绣川书院"

绣川书院位于城厢镇东街,占地面积5085平方米。书院分为四进:一二进为庭院,两侧有厢房;三进为外讲堂;四进为内讲堂。均为砖木建筑结构,青瓦屋面,花格门窗。清道光10年,时任金堂县令吕伟崃在书院修建了考棚。1964年考棚被拆除,改作城厢中学操场。绣川书院是原金堂县修建最早、规模最大、藏书最多、声誉最高的书院。在七八百年间,培育了理学家谢湜、文史学家张晋生……近现代史上有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、哲学家贺麟、植物学家何铸、著名作家流沙河等。如今在保存完好的书院里喝茶、静坐或冥想仍不失为一种享受。

绣川书院原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西街,清康熙 59年(1720),金堂县令陈舜明将其从西街闹市迁建于大东街现址,依据附近有绣川河之故,更名为"绣川书院"。绣川书院于1751年、1761年、1805年分别由金堂县令张南英、饶学曦、谢帷杰三次维修和增建。

绣川书院所在的城厢镇,历史上地属金堂县,也是旧县政府所在地。城厢镇是宋代名家谢湜、辛亥英雄彭家珍、现代哲学史家贺麟、诗人流沙河的故乡。据青白江地方志介绍,王勃、李商隐、苏东坡、陆游、杨慎、于右任、张大千等名人也先后来此生活。绣川书院是原金堂县修建最早、规模最大、藏书最多的一所书院,历任院长皆为博学之士。据查实的九任院长中,有进士1人、举人6人、拔贡2人,学子多系秀才和童生中的高才生。

历史上,绣川书院还培养出了许多名人。据金堂县志办资料记载,绣川书院在过去的七八百年间,先后培育了《全宋诗》精选的作者黄中庸、理学家谢湜、文史学家张晋生,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、哲学家贺麟、植物学家何铸、著名作家流沙河和成都大学前校长何寿等。

青白江区城厢镇西街,隐藏在身边的原味民清传统建筑。最近才发现,最好的就一直在身边,这么多年,最近才发现。

基本上是全是上百年历史的建筑,绝非现在仿建的那些可以比拟的。

充满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气息。

西魏废帝二年(553)开始作为白牟县治驻今青白江区城厢镇。
嘉祐二年(1057),因金堂县城被洪水冲毁,县治迁往白牟县治所城厢镇。

所以,历史悠久是肯定的。

这里还出了流沙河这位大文人。

直到1950年10月28日金堂才迁县治于今赵镇。

1977年9月24日,划归成都市。即分青白江与金堂。以前都是一起的,算大金堂。

城厢西街,游客必去之地。

西街是游客必游之地,西街全长320米,是古镇唯一保留最为完整的一条古街。西街之古,古在四点:一是至今仍然保持原来模样,原汁原味,未有任何打造痕迹;二是民风纯朴,民居和居民生活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,街两边屋顶蜘蛛网密布,与城市光纤实在差距太大;三是民居门前,还有"泰山石敢当"这种古物;四是古街中,还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陈氏宗祠、三清道观和原金堂县衙署。连接西街有4条小巷,西街两侧均保留着老街原有的清代和民国时期民居和街房建筑,仅有4处为后来新建房屋。街后侧有几处大院紧贴,较大的民居院落为余家大院,其余尚有何家大院、李家大院等10处。

街上有三清观、陈氏宗祠、原金堂县衙署等。

在西街有一处清代建筑——县衙,县衙坐北朝南,附属的建筑还有监狱。民国时期,县衙为金堂县政府所在地,政府各科室均设于内。新中国成立后,金堂县政府迁走,这里改建成为城厢幼儿园,大门仍为清时衙门。西街中部的陈家祠堂刚挂匾不久,成为古镇西街上最大的亮点,也是目前游客最为集中参观的景点。这个具有清代客家风格的祠堂占地近3亩,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,共三进院落,目前已对游客免费开放。其整个祠堂建筑结构宏大,建筑工艺十分精美。

在西街西端头,有修葺一新的"三清观"。这座始建于1612年的道观由当时城厢镇富豪出资修建,占地近1000平方米。这个建筑正门位于南面,得从戏台下面柱阵中间进入,有较大内庭空间,站在院内可以看见百年老戏台。

青白江区道教"三清观"坐落于城厢镇西街6号,占地2.2亩,有山门紧连有400余年历史的古戏台楼一座(戏台楼全高有近10米,台面高1.8米,长10米,宽14米,两侧有木制楼梯,四根木柱支撑戏台楼,柱上部靠近瓦檐处狮子头饰物附着)。左右两侧厢房30余间,正中有慈航殿、三清大殿两重,全观建筑面积近1100余平方米,建筑风格为明清建筑,在民国时期培修重建,于2006年5月份恢复重建,2009年5月正式落成开放。

好了,不嘀咕这些了,直接上照片。

城厢西街的照片

 

城厢西街上的金堂县衙的照片:

城厢西街上的三清观的照片:

 

城厢西街上的陈氏宗祠的照片:

 

 

以下是家珍公园的照片:

 

以下是寿佛寺的照片:

 

以下是绣川书院的照片:

No comments:

Search This Blog

Followers